无人驾驶航空开启航空新时代
当前,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快速发展、迭代演进。随着其在物流、农业、航拍乃至载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无人驾驶航空正在开启一个崭新的航空时代。这一进程为民航强国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法规标准、空域资源、技术验证等提出诸多挑战。
随着智慧民航的发展,民航焦点话题令人关注,云中思想的交锋必然淬炼出智慧的火花。首期《云中焦点》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就无人驾驶航空相关话题进行探讨。
发展路线图
美好当下与无限未来
近日,民航局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该路线图描绘了建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实现广域的运输范围和灵活高效的网络化布局的蓝图。对于走出萌芽期的无人驾驶航空,其现状和未来发展如何,听听专家们如何研判。
●丁跃
无人驾驶航空新技术正不断发展,与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结合逐渐深入,新的产品概念不断出现。
无人机的模块化、定制化、集成化使主流工业无人机机型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充分满足各应用场景需求的新产品迭代频繁、谱系齐全。从多旋翼、固定翼、垂起固定翼、无人直升机到地面站、各类吊舱、机库甚至后台信息处理平台等,几乎形成了全谱系的产品序列和解决方案,实现了产品垂直领域的全闭环。
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多个行业的应用,其也与多个行业的技术发生了融合,如5G与无人机的结合、无人飞行汽车、水陆两栖无人机等。这种融合一方面不断改变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形态,拓展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外延;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市场机会,为未来无人驾驶航空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理论逐步形成。数字化空域、低空智联网、无人机低空航路理论的提出,对无人驾驶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无人机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导向的发展特征日益明晰,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
●卢翔
目前,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无人机体量逐步扩大,使用成本逐步降低,应用下沉。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现已进入“红海”阶段。随着无人机产业链配套逐渐成熟、硬件成本曲线下降和市场价格降低,无人机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消费级无人机的客户群体从小众拓展至大众,客户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正处于“蓝海”阶段。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具有很强的客户黏性和壁垒,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是技术与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各行业不同细分领域具有极大商业价值,可深入应用于诸多行业场景。目前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发展迅速,其增长空间远超消费级无人机,是无人机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政策、技术和应用需求是民用无人机产业的三大驱动力,降低成本、专注实用将是今后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除此之外,极具市场价值的无人驾驶航空将以产业体系协同化、消费产品个性化、行业应用专业化、研发升级智能化、运营服务精准化等特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胡金硕
在行业管理层面上,无人驾驶航空呈现出“多方探索、协同共促、分步推进”的特点。无人机上下游产业环节众多,民航围绕无人机运行、适航、经营等核心领域稳步高效推行行业管理机制,分别形成了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无人机设计生产批准函、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三种形式的资质授予。各单位协同推进政策法规制定、注册登记审核、经营活动检查等多项无人机管理活动,根据行业发展规律提出先载货后载客、先通用后运输、先隔离后融合的发展路径。
在技术发展层面上,无人驾驶航空正朝着网络化通信、数字化运行、智能化调度的方向推进,最终将作为空中流量的信息节点,与传统有人航空在资源利用、设施保障、用户服务等方面交叉融合,绘就有人—无人融合发展的生态图景。
无人机监管 不断完善到规范发展
随着无人驾驶航空的发展,在我国,无人机运行安全、运行效益以及监管能力不断迈向规范化、体系化。与此同时,无人驾驶航空的智能化、生态化、全球化特征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规模化、大众化趋势对传统航空运输监管体系提出了新挑战。专家们对无人驾驶航空的健康发展有哪些对策和建议?
●丁跃
无人机监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从无人机的生产制造、适航管理、飞行运行、操控培训等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运行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对无人机使用的芯片、软件、硬件和终端设备等制定安全等级标准。二是充分运用新技术,提高空中管制和服务能力。三是尽快布局和建设低空无人驾驶航空的空中航路,以满足低空开放后无人机物流和城市空中交通、城市快递配送等的发展要求。四是加强对无人机反制技术研究和机场飞行区域等的电子围栏保护,建设无人机监管信息云平台,实现全过程监管。
●卢翔:
虽然现在我国无人机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但民用无人机的飞行运行、适航管理、安全管理等并未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和法规体系,在研发制造、销售使用、流转等方面尚无制度安排,导致整体产业发展不规范。在无人驾驶航空领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管模式,不仅要加快完善国家层面的无人机管控立法,还要加快推动多部门协调联合执法,更要加强无人机作为单独产品类别的质量管理。
●胡金硕
无人机监管需要根据当前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各经营环节,完善顶层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明确市场监管业务类型和业务流程,牵引管理落地实施。应进一步开发智能监管工具,以解决无人机新技术带来的数据获取、分析难题,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控,完善违规违法事项的追溯功能,以数字信息技术为驱动,建立运营数据动态监控模式。
●张德虎
对企业来说,其对无人机运行负有主体责任。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无人机及其运行管理平台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如无人机高精度定位、智能运行调度、分布式远程塔台等相关技术。对于政府监管方,需要搭建“低空一张网”运行管理平台,提高空域利用率,制定航线运行规则,提供低空航行情报服务等。
多运营场景 多点开花且各具潜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机型更小、性能更稳定的无人机出现,除了在农林牧渔、娱乐航拍等传统领域大展身手,在物流、安防等领域初露锋芒,也不断向更多新领域迈进。看看专家们对无人机应用场景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丁跃
在目前无人机的众多应用场景中,无人机物流是未来最具发展前景和最有价值的。在经民航局批准的无人机物流试点区域,中国邮政、顺丰、京东、韵达等均启动了无人机物流工作。无人驾驶技术处在前沿的深圳市,正在进行城市无人机物流航路研究和布局。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推进,无人机物流发展将呈燎原之势。除此之外,未来发展还要考虑环境保护,新能源将日益成为无人驾驶航空的主角。随着电池蓄电技术的进步,将满足为大中型无人机提供长航时续航功能的要求。
●卢翔
无人机在绿色发展中大有可为。在无人机环境监测中,比较有发展前景和应用效益的是对碳通量的监测。通过无人机搭载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开展基于区域的二氧化碳通量监测,观测区域尺度碳收支情况,对科学制订节能减排方案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机载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技术作为一种通用工具,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区域尺度(公里级)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我国相关企业研发了基于无人机观测平台的无人机涡动相关通量观测系统,为在我国开展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补齐我国在区域尺度碳循环观测数据方面的短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观测基础。
●胡金硕
结合当前应用场景,无人机产业未来发展应重点关注“三个转化”:消费转工业、军品转民用、车规转航空。消费转工业一方面是消费级市场饱和带来的领域细分,另一方面是工业级应用需求引起的技术突破,前者体现市场结构变化,后者引领技术发展趋势。军品转民用体现了军用无人机在民用市场上的作业潜力,但受制于军用与民用标准在编制、使用方面的显著差异,跨领域应用存在多项合规性难题。车规转航空针对研制eVTOL的汽车企业,优势在于完备的车规级设计,测试标准可用于eVTOL原型机研制,但安全性、可靠性乃至更为具体的飞行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航空标准,需要深入探索。
●张德虎
无人机是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效手段。顺丰无人机除了在物流领域发挥优势,也着力于快递、医疗、巡检、应急任务等延展赛道。其中,无人机在执行应急任务时,可以全面突破各种地形、路况的运输阻碍,开辟非接触式空中应急运输通道,提供完整的“点对点”运输解决方案;可以利用其无可匹敌的机动性与可靠性优势,在人力紧缺的假期完成火情勘察、应急物资投送与灭火弹定点投放等任务;可以完成抗疫支持、自然灾害救援等多项紧急任务,未来还将发挥其7×24小时随时响应的优势,用科技创新手段不断应对新挑战。
航空新时代 高速生长向高质量发展
如今,无人驾驶航空正逐渐成为现代航空系统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让无人机从飞起来到飞得好、飞得远、飞得经济,如何找到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持久动力和科学路径,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于无人驾驶航空的未来,专家们有哪些建议?
●丁跃
针对大中型无人机逐渐进入民用航空运输领域的情况,应加快完善对大中型无人机的适航审定工作。目前,中大型无人机相关标准体系不完善,部分专业和系统缺乏针对性标准依据,适航审定主要参考有人机条款,要尽快制定和完善适用中大型无人机系统的适航认证规定,编制相应审定手册以指导验证和审查工作。
此外,建议建立民航大型无人机综合测试基地。目前国内无人机生产、运营企业超万家,但对其质量和技术等级缺乏权威的评定机构及设施。建议由民航局牵头建立国家级民用无人机测试基地,包括无人机测试平台、主要应用场景以及无人机应用的模拟环境,满足无人机新技术、新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环境中的测试需求,确保无人机产品质量,为适航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卢翔
个人认为,目前低空空域的申请与保障问题比较突出。低空空域常态化使用一直是各通航企业的期待。目前,湖南省发改委已经通过《湖南省通用航空条例》,其中《湖南省低空空域划设方案》是专门针对低空通航飞行空域的管理方案,解决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规章问题,对优化空域灵活使用、简化飞行审批程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建议其他城市和地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无人机低空空域的申请与保障管理制度。
●胡金硕
各类运行性、经营性、生产性无人机数据来源多、体量大,单个数据标签包含多个信息要素,加上现阶段各类数据存储不规范、报送渠道不统一、查询机制不健全,导致数据类型单一、代表性差,存在低效获取、难以有效分析的情况。建议推动编制无人机数据采集、报送及使用管理办法,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产研用结合,推进数据挖掘、特征提取、分布式存储等大数据技术在无人机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
此外,建议加强对无人机企业的诚信经营评价管理,面向无人机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普法宣传培训,帮助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利用诚信经营评价结果引导行业自律发展。
●张德虎
为了让整个行业最终实现商业化落地,实现无人驾驶航空领域与民生保障的融合,除了相关技术手段的支持、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还应该不断拓展其应用边界,保障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无人机技术应用不是单纯依靠飞机,也依赖外部基础设施,如对空通信设施、城市无人机起降机场规划和建设、运行场景环境数据服务等。(《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张人尹)